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>信息门户(校内)
X
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!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庆专栏 > 正文

校庆专栏

【七秩华章·我与南师的故事】浓“南师情”,烙“南师印”,铸“南师魂”

文章来源:宣传部 作者:廖翔宇 发布时间:2023年12月07日 点击数: 字号:

生命中充满了巧合,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。世间遍布巧合,巧合构成相遇、离别或者重逢。在母校这片圣洁的象牙塔内,也上演了且尚还在上演着无数的巧合,这样无数巧合拼在一起,就成了你我现在的故事!

与同学在学校合影。左起来依次为:廖翔宇(作者),陆中亮,杜益伟,余波

调剂:母校张开温暖的怀抱

1997年夏天,那年高考后,当时实行的是标准分制度,总分为900分,单科成绩也要转变成标准分。依稀记得我当年高考标准分总分大约有730多分,政治单科成绩最好达到800多分。记得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基于家里往上三代都是农民,家底不厚,故农林师水方向成为了我的首选,也是必选,便于完成学业。在郑重选定师范类院校后,在专业的选择上中文专业被时人称为“万金油”,我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就业相对宽广的专业,没有太多思考就定了语言教育。填报好志愿后,等待寻取,那才是漫长的,又是煎熬的。某一天,我接到了广西师范学院招生办的电话,依稀记得是一位声音洪亮的男老师。大概意思是我如果按原志愿选读中文专业的话会读专科,如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以调为本科,他就此事询问我是否愿意服从调剂。我理解学院是因为我的政治学科优势量材录用,是爱才惜才的善举,我爽快答应了服从调剂。于是,母校就这样以温暖而宽广的怀抱接纳了我,从此,我就情归师院,情系政经,情定思政,跟思想政治教育结下了一生的缘分。

政治系97本(2)班毕业照

录取:喜讯欢腾了穷乡僻壤

每年七八月,总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 客家人,有“人生八喜”的说法:“金榜之喜”为首喜,添丁、乔迁、花烛、立灶、寿诞、节庆、丰收之喜。俗语言:“养儿无入学,不养还更着(对)”。尊师重教,是家风,又是乡风。我的堂哥,我叫他阿伙哥。他是我们村村长,有一次到镇上开会时,发现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里有我的名字,高兴得像个小孩,十万火急,骑着旧嘉陵摩托,兴冲冲地往我家报喜。我的阿叔(父亲)阿妈(母亲)喜出望外,他们嘴上嘟哝着:“没想到我们家也有这样的花开”。因为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,能考上大学,洗净家产也支持你读书。考不上,也没关系,耕田万万年,有谷有米饿不死人。虽然家人们做了最坏的打算,但是高考喜讯传来,还是让父母喜上眉稍,心花怒放。当即宴请了至亲好友,分享心中的喜悦。

客家人过着“耕读相连”的生活方式,他们有一种 “宁卖祖宗田,不忘祖宗言” 的坚守;又有“朝为田舍翁,暮登天子堂”的憧憬。村上以前读中专、中师、大专的有过三两个学生,我算是村上第一个本科师范生。村中父老乡亲,是看着我长大的。耕田种地,年轻人总得跟随父母干活,日来日晒,雨来雨淋,特别是俗语说“神鬼都怕六月天”,抢收抢插,时间紧,节奏快,汉水夹着田头水,衣服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。经过天生地养的磨炼,我特别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那是骨子里渴求,我就是经常在劳作后,抬头望天上的流云,总是思索着什么时候能“洗脚上田”,如今终于有了“草鞋变皮鞋”机会,此情此景,应了古今客家人“白马套金鞍,骑出万人看”“一举首登龙虎榜,十年身到凤凰池”那种春风得意。用现在的话,心中的快乐,不是“多巴胺”,应该是“内啡呔”。

作者在图书馆旁留影

军训:外练筋骨皮,内练军气魂

广西的大学生军训,为什么能火上热搜。现在回头看、慢慢想、细细思,还是能看到我们母校的军训,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个性。也许是“广西狼兵”的优秀基因流淌在师院学子的身上,才铸就了当那一抹军营绿,一旦聚光到母校身上,便激发出灿若星辰的光辉。

军训是母校为广大学子精心打造的一个大熔炉。遴选军训学生教官项目,又是母校特别慷慨地馈赠给我的一个大舞台。时任学院武装部的潘部长,为人和蔼可亲,非常有亲和力,总是能跟学生平等对话。作为军训的“普通一兵”,我每有机会接触他时,他都鼓励我要积极上进,争取更大的成绩。刚好我就是那种给一点阳光就灿烂,给一滴水就泛滥的人。于是,我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,秉持军人那种“掉皮掉肉不掉队,流血流汗不流泪”铁骨铮铮的精神,在第一年军训中,除了站军姿、齐步走、正步走、组劈枪、实弹射击外,还把那套军礼拳打得有板有眼、虎虎生威。于是在遴选学生教官项目中我脱颖而出,成为一名光荣的“学生教官”。我倍感光荣的同时也倍感压力。所谓“打铁还得自身硬”“当兵不练武,不算尽义务”。学生教官,不只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是能拉得出,能带兵、教兵、练兵的角色,不是摆设的花瓶。为了巩固军训成果,迎接下一年新生的军训工作,我定下一个自己跟自己较真的训练计划,学院后门教师楼旁边有个篮球场,我找了一个角落,每天早上坚持军训科目,路过的人,有鼓励的,有投来异样眼光的。或许因为我的执着,给校园增添了一处风景。

作者和学院原武装部潘部长

政经系九七本二班军训合影

作者军训掠影

险胜:参与大学生活动中心管理

从小学到大学,我多次担任班长职务参与班级管理。在政治97本二班,基于同学们对我的信任,我很幸运地担任了第一任班长,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系、院里的学生会工作中。在学生会干部换届时,我参与了全院学生会的干部竞选活动,经过完整的程序,比如简介、宣传、拉票、竞选、统票、公示、当选、任职等环节,这是一个民主的过程,是一个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特色的过程,也是民主意识培养的过程。记得当时我的所得票数171票,刚好是学生会干部当选的最低控制线。真是险啊!“多一分浪费,少一分没机会”。从此我有机会到院学生会的大舞台施展拳脚,我被分配到大学生活动中心担任副主任。当时大学生活动中心设在饭堂二楼,后来搬迁到图书馆旁。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场地管理、周末娱乐桌球营运、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服务等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我结识了非常优秀的地理系李育利(任中心主任)、物理系莫家业(任中心副主任、家电维修会长)等同学,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成了人生最亲密的战友和挚友。在母校这一段共同奋斗的岁月,给我留下挥之不去念想。

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

文化下乡活动留影。左一为学生会主席温向丽,中间为作者,右一为学生会副主席

礼遇:田东二中的实习生活

我的实习学校是百色田东县第二中学,时任校长陆日升,非常有人情味。在实习结束,一表感谢,二表庆祝,三表最高礼仪,杀猪宰羊,款待实习师生。壮族、瑶族的习俗,特别让人难忘的是当地特色“喝生羊血”,我拿出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气,果敢地喝下温热的新鲜羊血,居然不排斥、不抵触,反而感觉满口鲜香。在当地人认为,羊吃的是奇珍异草,百草化身,羊血对人身体更加滋补。活血是首道菜,其做法是在宰羊时将内脏碎肉佐料炒熟后,盛入碗中,再加一勺鲜活的羊血,凝结后,即可食用,一般只有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吃到。用时髦的话,这是田东的“黑暗料理”,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,可能没有胆量吃;也可能吃过还想吃,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品尝得到的美味。

实习期间的某个晚修后,我巡视教室,听见某班的几们同学窃窃私语:“我们班的实习老师上课,从来都不笑的,像个小老头一样。”我当时觉得有趣,也很在乎学生对我的看法,尤其是同学们在私下无拘无束的讨论,这可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。后来以此为话题,专门思考“笑”,笑是人面部表情的一部分,面部表情是心灵、思想、神经的显示屏。按中医观点,面部汇聚了五脏六腑之精气,是肺腑之外窍。一个人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全部挂在脸上。我专门写了一篇论文《实习老师,您怎么不笑的》发表在政治经济系的实习刊物上。没想到年轻时的我,还是一个善于捕捉教育契机、有那么一丁点教育机智的人。抓住思维灵光,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诀窍,如罗曼·罗兰说:“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,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”。1998年美国总统教育奖获得者埃斯卡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归结为爱的微笑,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,这是诀窍。

作者(右二)同实习班级学生合影

班史:笔墨春秋里的师生记忆

作为政治九七本二班的首任班长,我是喜欢舞文弄墨写点东西的那种人。我向当时团支书黄振健提出,雁过留声,人过留痕,就应该写本班史记录美好的大学生活,一拍即合,说干就干,堪称“英雄所见”。现在想起来,真是很感激有这样的团支书,我们合作得非常默契、非常愉快,堪称最佳拍档。还有班副黄慧琼,号称“高冷女神”,是班上的颜值担当。有她在,班上哪个调皮的男孩的思想工作都会手到擒来。第一届班干部“天团”名单:廖翔宇,黄振健,黄慧琼,龙华,梁旋,余波,严鼎松,黄永立,全振荣,张冰,杨红秀,蒋英,黎春玲。这个团队,要操心班里的大小事务,比如春游秋游、野炊烧烤、撰写班史、课程学习、实习开展、宿舍矛盾调解、男女宿舍联谊等。大家在活动中结下深厚的情谊,同学情是这个世界上“有事你说话”的至真情感。

左为班长廖翔宇(作者),右为团支书黄振健

政经系97本2班首届班委会成员合影

前排左起依次为:余波、严鼎松、梁璇、廖翔宇、黄永立、黄振健,

后排左起依次为:黎春玲、蒋英、杨红秀、张冰、全振荣、黄慧琼、龙华

D幢201全体舍友

师恩难忘。当时政经系的书记“老顽童”陶永富,是个乐天派,整天乐呵呵、笑呵呵,以至于我们亲切地叫他“陶伯伯”,他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所有人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李少雄,是我们的人生导师,无论是课堂上,还是带队到田东实习,参观田东水电站。他的言行举止,能体会到其思想深遂、旷达,有品、有趣,总能吸引着年轻人对真理的向往。历史教授黄义英,因为年龄相仿,我们喜欢亲切称他“义英哥”。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,在我们心目中这个“哥”很历害!法律课教授韦贤宾,又是律师加持,让我们敬佩不已,他常常结合案例授课,这样学用结合、理务相融的法律课,实在是让人大呼过隐。李传柯教授,字正腔圆,声若洪钟,还是系里的领导,课堂格局大,视野宽广,就像韵味醇厚的京剧一样。张培秀教授,卷舌音是他的特色,普通话就像东北人一样,标准清晰,他是我们“三笔一话”的偶像“男神”。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窦凌教授,印象中她是那样的温柔,声音非常甜美,指导人轻声柔气,让人如沐春风,影响学生是无声细雨,是云朵推动云朵的力量。助教曾添凤,就像大姐姐一样跟着我们。还有两位班主任一刚一柔、常常倒过来叫错我名字“宇翔”的英语老师、写文章帮助最大的文秘实用老师、考公务员最受益的公共课老师、夹壮普通话遇上难度极大的逻辑学莫老师等,不能一一详尽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,老师们,学生想念你们,是你们的学识、人格、志趣、品味,曾经和现在一直影响着、感染着你的学生们,祝你们健康富足,快意人生。

思想:文字里的青春年少意气风发

当时学工处的赵冰处长,组织了一次读书心得比赛,号召大家多读好书,分享心得。这让我们明白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当时很幸运,赵处长如同伯乐,赏识我的一篇读后感,现在想来非常幸福。这篇读后感题为《历史给坛画了首“子午线”——读珠江三角洲启示录丛书的〈老坛新挑战〉有感》,书中主要讲述了南国经济大潮的冲击启发了机敏灵活的广东教师,他们摒弃旧观念,转变教法,重塑自己,投身改革大熔炉,总结了许多成熟立体的经验。现在看到,自己当时已经“开眼看广东”,被时代风口浪尖的珠三角教师吸引着,还揣摩出中学政治教学六环节:“复习提问——似曾相识燕归来;导入新课——求成曲调先有情;讲授新课——大珠小珠落玉盘;掀起高潮——山雨欲来风满楼;课堂小结——年年岁岁花相似;课堂练习——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

2001年是大学生“自主择业”的首年。当时我对就业非常焦虑,感叹自己的求学之路,小学第一次实行六年制,初中第一次考体育,高考第一次实施标准分,大学毕业又赶上第一年“自主择业”。人生非常迷茫,好在听到黄义英老师的一句叮嘱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。当年毕业季节,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的教育局长带着县里各校的校长们来学校招聘,当时他们承诺:别急于作决定,先去德庆走走看看,看好了再决定去留。你们去的车费自己出,回来的车费我们承担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前往德庆县,并到学校试教,机缘巧合,一见倾情,就这去了广东。出广东要交“出省费”,当时是母校作为协调,才得以顺利出省。俗话说“不是猛龙不过江”。母校给予我的师范生基本功是过硬的,所以,我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感恩母校的严慈相济的教诲。

聚散:星光路上的赶路人

“南师人”聚是一团火,散作满天星。从母校走出去,我在哪里,母校就在哪里。岁月冲不淡学子对母校的恩情,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中,沉淀下来,变得更加深厚和醇浓。在闯荡珠三角的日子里,我以为我是“孤独的行者”,在多元的交流中,我发现与我同向同行的“南师人”还真不少,于是,凭着共同的身份,凭着共同的精神标识,在大湾区的“南师人”一见如故,一见如初,相聚叙叙旧情,讲讲过去的故事,仿佛时空大挪移,让我们又回到了从前,再次回放当年在母校的风华岁月。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败“南师人”,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。我要欣喜地向母校汇报,我们在顺德成立了“广西师范学院大湾区校友会”,我们身上烙上了“南师印”、我们肚里装着“南师心”、我们脑海铸就了“南师魂”。

大湾区校友会合影。左起依次为:李咏波(执行会长),黄嘉华(常务副会长),黄宏欣(会长),廖翔宇(秘书长),范建宏(副会长)

四年的峥嵘岁月,一千四百六十个暮暮朝朝,每一天都上演着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。四载风雨春秋,回想当初同桌的你,上铺的兄弟,转眼就各奔东西。携手路上,八千里路云和月,我们同学情深似海,风一程,雪一更,洒一路欢歌笑语,挥霍满腔挚爱真诚,经历多少风风雨雨、多少恩恩怨怨的洗礼,我们拥有一份珍贵永恒的情谊。从南师出来,人人应是良辰美景,锦绣前程。不问东西南北中,不管师农工商兵,咱们的心永远贴近。

他朝再相聚,皆肯为君,下车,擦凳,沏茶,脱斗笠。

【作者简介】廖翔宇,就读于政经系199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现工作于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,曾任政治科组长,顺德区高中政治中心组成员、兼职教研员,广东高中政治公众号组稿员,现任勒流中学第二党支部学习委员,广东省高考研究会思想政治分会理事。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